徐經理18936085105
技術支持
導 讀:有機農業不應被看作是服務于小眾的“高大上”,而應作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引導者和制高點,它不僅意味著技術創新的新灘地,也意味著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型農場的主戰場。
文/李季(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導,中國農業大學有機循環研究院(蘇州)院長)
我國有機農業發展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長期定位試驗則相當有限。全國主要的長期定位試驗有河北省邯鄲市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上海市松江大自然有機蔬菜研發基地、上海百歐歡有機農場、南京億楊農牧有限公司有機蔬菜基地等。
其中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有機農業定位試驗始于2002年3月,該試驗設3個對比模式:
常規種植模式;
無公害種植模式;
三有機種植模式。
經過13年的長期研究,主要試驗結果表明:
1.有機種植模式作物產量可以等同甚至超過常規種植模式;
2.有機種植模式可大幅度提升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性狀;
3.有機種植模式在提高蔬菜V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總量和降低硝酸鹽含量方面明顯優于常規種植;
4.有機種植模式的土壤氮污染風險不明顯且截留氮明顯,有機土壤2米土層硝態氮含量是常規對照的50%;
5.有機種植模式表現出很強的抗病性,有機土壤可以顯著提高抗病能力。
由曲周有機農業長期定位試驗研究結果可得出如下啟示:
1.有機農業可以高產。有機種植作物產量在投入保證和轉換期后完全可以實現高產,出現低產跟投入養分低、土壤未完成轉換密切相關;
2.有機土壤是最健康的土壤。有機土壤無論從土壤微形態、有機質,還是土壤養分指標和生物多樣性方面均表現出較高的水平,健康的土壤是健康植物和健康動物的基礎;
3.有機土壤病害發生少。多年的有機種植試驗表明有機土壤及有機種植體系表現出較低的發病率,而且這種趨勢愈來愈明顯,有機土壤表現出明顯的抗病性;
4.有機農業環境風險低。針對土壤硝酸鹽累積、溫室氣體N2O、CO2等的研究表明有機種植模式表現出較低的環境風險,說明有機農業是環境友好型的種植模式。
有機農業長期試驗揭示了一些可持續農業發展中面臨的科學和技術癥結,由此可為下一步農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政策、技術和組織方面的指導。
從政策層面,我國農業發展宏觀決策應考慮:
1.深入分析和總結發達國家農業轉型的經驗,從頂層設計確立我國農業環保轉型的基本法律法規;
2.強化農業、環保等部門的環保生態職能,相應建立不同層次的政府管理機構,并協調相關科研院校機構支撐體系;
3.統籌國家涉農補貼政策,取消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補貼政策,調整建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補貼優惠政策體系;
4.修改生態農產品認證及管理體系,綠色標志需要提出減化肥、農藥的具體比例,鼓勵發展有機農業,對生態農場、有機農場等實施生態補償制度;
5.啟動新一輪全國生態農業建設行動計劃,切實從區域層次對農業和環境進行整體協調布局和建設;
6.開展土壤、水體、大氣監測網絡及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等。
在技術層面,應采取的措施包括:
1.從國家層面重視有機農業的基礎和應用研究,認識到有機農業研究將引領未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鼓勵在大學培養有機農業研究和技術人才,特別是培養基層技術人員;
3.大力支持有機農業相關替代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包括有機生物肥料技術、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以及各類生態化技術;
4.促進國際有機農業技術交流,特別是亞洲地區中日韓之間有機技術的合作。
在組織層面,應鼓勵規模化有機農場設立、有機農場間的協作、有機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合作,同時鼓勵成立有機農業聯盟和平臺,加快技術、市場、信息的整合和聯動。
有機農業不應被看作是服務于小眾的“高大上”,而應作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引導者和制高點,它不僅意味著技術創新的新灘地,也意味著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型農場的主戰場。
手機:徐經理18936085105/王經理18013113750/顧經理18112779166
電話:徐經理18936085105
傳真:0512-66583571
郵箱:hanbok@foxmail.com
地 址:蘇州市吳中區臨湖鎮許家港路298號
韓博科技專業生產廚余垃圾處理器,餐廚垃圾處理器,食物垃圾處理器,歡迎來廠參觀!同時提供有機垃圾處理設備新聞,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成功案例及技術!
站長QQ:1294562135網站地圖